定会有影响,更何况是江南造船厂本身的职工。聂云台觉得,目前正是造船厂生意最好的阶段,这个时间,贸然的抽调这些人,会对造船厂有些影响,万一完不成订单,那就不好了,到时候不但没办法赚到利润,反而要赔偿。
这件事情安排的很急,特别是西北方面,是得到了杨元钊再三要求的,这个任务必须要以最高的级别,必须不打折扣的执行,当信息反馈到杨元钊这里,杨元钊皱了一下眉头,想了一下之后,用一个电报解决了问题。
这500人可以说是8000人之中的关键,其中有300个,就是本来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一直都在生产一线,又经过了西北方面的洗礼和提升,掌握了一些更高级别的机床等工具,他们来到德国之后,只要通过了简单的语言关,就可以直接上马,这样,之前达成的意向就可以启动。
要知道,第一批给青岛支持的工人,只有180人,略微的够初步的基础奠基的工作,可是任何要给无畏舰级别的船坞,没有个一两千工人,根本运行不了,哪怕是用西北的工人填充低级的岗位,这个数量也无法减少到600,也就是3,个就需要1800人,这是目前西北想要得到德国工人的基础了。
最大限度弄到3600人,最起码,也是保证600人,也就是西北合格的1200人的标准的,哪怕是拼凑,也必须在最开始,就满足船坞的标准,600人必不可少,当第一个船坞完成之后,后续的设计和制造工作,都可以顺着的开始进行。
杨元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的简单,那就是从江南造船厂抽调的500个工人,短缺了多少,杨元钊都可以从西北调集一倍的人过来,以补充江南造船厂的缺口,调出越多,补充的越多。
聂云台了解造船,却不是专家,可对于西北的工人,他极为的满意,这段日子,也对西北工人的认识,有了清晰的了解,西北工人的水平相当的高,有他们的帮助,江南造船厂借助着这些熟练工人,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连生产的速度,也比原来加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