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的水稻和辽东差不多,都是一季稻,生长周期长,养分足,论起口感,的确要比江南的粳米好吃很多,您要是不信,咱们中午就吃朝鲜的大米!”
“永贞说了,我自然相信!”王化贞笑道:“以往都觉着天朝占了最好的地方,产出什么都是好的。就拿丝绸和瓷器来说,西洋人都趋之如骛,不惜重金。真没有想到,海外藩国也有可称道的地方?”
站在高处太久了,就会让人放松懈怠。
大明的富庶更是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士人们宁愿把精力放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失意老头的微言大义上,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不得不说是天朝的悲哀!
“世伯,要说起来天朝的位置自然是好的,可是也不是处处都好,比如天朝缺少金银,可是西洋海外就盛产金银,离我们不远的倭国更是金银成山,钱多到了令人发指!”
王化贞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永贞,你不是开玩笑吧?倭国要是盛产金银,他们怎么会不惜漂洋过海,跑到大明当强盗?难道他们天生下贱,在家里过安生日子不好?”
看来王大人对海外是一无所知啊,张恪索性就给王化贞讲起了他的海上生意经。
……
张恪眼下拥有海船超过三百艘,当然良莠不齐,远渡重洋肯定不行,不过跑跑朝鲜日本商路足够用了。
这些船只载着辽东等地生产的土布瓷器,草原的皮毛药材,从锦州出发,先去朝鲜把商品换成金银。然后船队继续前行,到日本的九州岛。把剩余的商品卖给当地的华侨——为什么不卖给日本人——当然不是讨厌日本人,而是海商的约定。
明末的日本九州岛,聚集差不多两三万中国侨民,其中以商人居多,甚至有些大海商甚至有自己的船队武装,在西洋人中名声大震。
比如此时的李旦和颜思齐,还包括日后的郑芝龙!
说来好笑,明朝国内对这些海商几乎一无所知,简单的把他们看成背井离乡的海寇。张恪当初给万历献策的时候就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