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可是‘仍在桃花观’啊。”
“不妨事的”,时穿笑着插话:“公侯子弟,虽然没落了,但这样欺上瞒下的事情,都是门清……请他进来吧。”
黄掌柜赶紧拱手:“大郎忙碌,小老儿就告辞了。”
时穿拱手告别黄掌柜,双手还没放下来,只听赵师侠爽朗的声音传来:“承信郎,我待在崔庄不去,就是听说你家玫瑰园别有一番风味,如今你正式搬迁了,怎么不叫我过来欣赏……”
赵师侠话说一半,见到在场的还有两位女子,禁不住停下脚步迟疑。时穿赶忙招呼:“赵兄,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这位是在下的外室崔氏。”
褚素珍低头行礼:“素珍的家事,全亏赵王爷周旋,奴家在此叩谢了。”
赵师侠眼睛一亮,马上拱手,用男人之间相见的礼节与褚素珍行礼:“久闻才女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呀幸会。王爷什么的,别再提了,那只是个荣衔,不值一提。”
宋代所谓的“叠屋架床”式官职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官员,连王爷也包含在内。向王宜之这样从父祖那里继承到的王爷衔,与宗室没落子弟获得的王爷衔一样,只是个荣誉,表明你可以摆出王爷仪仗,占道行驶,但实际上,这种王爷衔既没有封地也没有相应的俸禄,甚至连品级都算不上。王宜之还好,有个九品闲官在身,算得上“九品王爷”,赵师侠则干脆是“无品王爷”。
而在宋朝,真正有个王爷的封地,其实并不是好事——有封地的王爷基本上都住在汴梁城“十王邸”。那是一条专门的街道,沿街分布居住着不止十位王爷,但那里对于王爷来说,其实相当于一个大监狱,他们不能结交外臣,不能随意出京,只能在自家院中一亩三分地上转圈。连宋徽宗自己的儿子,都要参加一个科举,才能搬出“十王邸”过上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可想而知那里多么抑郁。
就这个话题,赵师侠与褚素珍继续闲聊几句,便转而向时穿拱手道贺。寒暄之后,赵师侠兴致勃勃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