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不道的,所以必须用十年时间培育自己需要的人才。
不过,这些没必要跟凌飞解释,时穿重新拿起枪,转移话题说:“填装火药的分量,有一定之规;填装步骤也有规则的,来,我们细细体会……”
这天晚上,时穿那一解的举人在县衙吃多了酒,回到驿馆都睡得很安稳,完全不在意院里一声声的爆竹声。当然,那些声响他们确实听到了,却当作某人欢庆中举的爆竹,懒得起来查看。
等第二天天亮起床,形势大大不同了,时穿的队伍扩大了许多,凌鹏凌飞那一解举人干脆尾随在时穿驴车后面,准备一起上路。而两位护送大将当中,年纪小的凌飞背了个包裹,扛上了时穿的火枪,随在时穿仆人身后帮忙,一口一个“我师傅”怎样。
稍后不久,黄煜在门口遇到了刘半城,这厮身上居然披上了鹤氅,耀武扬威的很嚣张。刘半城身后多了五名家丁,这些人赶了满载的两辆驴车,手拿哨棍很人强马壮的,似乎准备单飞了。
稍停,时穿出现了,他现在披的是一件狐裘,可惜这件狐裘质量并不算上乘,毛色很杂不说,皮毛鞣制的技术也很难说二流。至于时穿的那名黑人仆妇,她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羊羔皮大衣,明明是个黑炭团,披了一件白色衣服,这让黄煜张了半天嘴,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却发现自己词汇量贫乏。
时穿剔着牙缝走过来,看到黄煜张嘴结舌的模样,帮忙说:“你是不是想说:‘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快?’”
黄煜使劲点头——不是我不明白,只怨这世界变化快。明明俩个彼此看不上的人,现在相互换穿了一付,啊,所谓好的穿一条裤子,大约就是这俩人现在的情景吧?
那位一路跟随举人行动的嘌唱女子这时抱着琵琶走过来,她没有注意到气氛的尴尬,盈盈拜别说:“官人们要上路了吗?小女子要在县城停留几天,这一路多亏官人照顾,奴家在这里祝福官人了。”
时穿张大了嘴,脸上似乎露出对女子不舍的神情——这嘌唱女孩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