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他们吃穿不用愁,又有钱花,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心里像吃了糖,吃了蜜,甜甜的;走起路来腰杆也直爽了,精神十足。入冬以后,他们很快把生产队留下的几块洼地的放水沟也挖好了。转眼进入腊月,本来队长安排让大家休息几天蓄精养锐再考虑铺路的事,可是有不少人见着队长就问:哪天到煤矿去拉废矿石?并建议说:图早不图晚,趁现在天晴路干赶快拉;担心说:真的下了雨、下了雪,想干也没法干,又得去稀泥里边掏鞋子。说干就干,男青年女青年,连四、五十岁的壮年也自愿加入到拉矸石修路的队伍中来了。年轻人拉,上了年纪的就在家里铺:大块的放在下面,中等的放在中间,碎的、细的放在上面,这样既实在也便于整平,路面光滑如镜,平坦极了。要知道他们拉来的铺路石,既不是用大货车,也不是用小四轮、小手扶加上后拖车车厢拉来的,而是大秦庄这些不怕吃苦的年轻人用老式的木制的木头轮子的四**车拉回来的呀!他们在大车的前头拴上大绠(较粗的绳子),大绠上边再拴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个结,留个扣,能放进胳膊,套在肩上,齐心合力,流着汗水,躬着身子,脚蹬地,一步一步拉回来的呀!从大秦庄到矿上相距将近二十华里路,他们每天两趟、三趟的往庄上拉着,压着泥土,盖住灰尘!他们是什么干劲?什么精神?老愚公为了儿孙有路走,开山运石不停歇!大秦庄,大秦庄的人哪个不是愚公一样的实干家?!为修路,他们的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为修路,他拉绳的肩变成了红肿的馒头……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大秦庄的人全然忘记了这些。他们一车又一车地拉,一趟又一趟地运,附近和沿途村庄的人都认为大秦庄的这些人是穷筋抽得变疯了。你说你的闲话,我干我的事,为改变大秦庄出行的困难,他们不听讽言,不听冷语,只顾出力拉车走自己的路,任由别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