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的标语,加上字迹的苍劲有力,显得鲜艳夺目,引人眼球。墙报的正文,前两篇介绍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战狼窝掌、四进虎头山,开山劈岭、战天斗地修梯田的经过,配着人物图、景色图。第三篇写本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萧县郭庄人拉淤压碱造田的情况。第四篇分别介绍本队干群在大寨人的精神鼓舞下怎样苦干、实干,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社员生活好转的人和事。文章中热情歌颂了大寨人的精神,赞扬本队不少吃苦耐劳的人,充满真情地呼吁全庄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为尽快使大秦庄旧貌换新颜尽一份力,出一份力。
大秦庄人进过学校读书的人并不多,要不是上海下放的几个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办了几个冬天的扫盲班教年轻人认识了一点字,那么这个庄识字的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看墙报的人,一开始大多是青年人,看过之后觉得还不错,比以上(以前)出的几期墙报的内容实在,颇有新意。他们议论着,评价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意中的传播又引来一些人的观看和阅读,就这样口口相传,引起了没看过这期墙报人的兴趣,他们有的几个人结伴去看,有的独自去看,评议着,琢磨着。有说有新意的,也有说是溜须拍马的,一人一个认识,一人一个观点,秦明这个本期墙报的编辑加撰稿人,此时,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厨师的苦衷:众口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