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少感慨我们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对于“”这一词向来是越嚼越有味!记得七八月份的时候,网络上有一个很经典的骂客,叫“许四多”。
当时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韩国人玩一款网游,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网络上大骂中国人,还给中国人定了“7宗罪名”!后来这个“网络骂客”许四多就出来把对方大骂了一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给对方定了7宗罪。里面就有一项是“”!我当时可是拍案叫绝!
(以上言论只代表许四多本人,锦少只是复述,锦少绝对没有评击别国的思想与行为!请大家不要误会!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直接上百度搜索“许四多”三个字,就可以看到相关的视频!
锦少只想说,当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时候,被别人踩在头上都不声不响,那就太有点对不起祖先传下来5000多年的文化了。)
“”东北方言,意为:“过分的炫耀、招摇、显摆、不安分”,多含贬义。
网络语言:褒义贬义参半
例句:“不就穿件新衣服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瞧把你‘’的!”
的意思:
指非常看扁人,
和带有鄙视的语气。
难听点就是‘欠扁’
贬义词。
[引文]:《我,我快乐!》
这词,最先大抵成名于东北方言版的《猫和老鼠》里,亦或是在赵本山为代表的作品里,总之,是东北方言窜红了“”。
窜红了屏幕的“”,既失去了它本有的昂扬褒义,也软化了它实践中的贬义。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杜撰,“”一词应该出于“de(四声)se(轻声)”。意为:由于天气寒冷而颤抖,即打哆嗦。又形容精神振奋,喻人或事物的昂扬勃发的一种风貌。而调侃中的,也许是因为它成名之初的影响,一直以轻松的调侃方式被人们愉悦地引用着。
说是东北方言窜红了“”,其实,“”的运用不只在小品或东北方言的调侃里。山东农村的很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