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做不了啊!
唯一的办法,便也只能靠外力来破局了。
转来翌日,早朝。
似是注意力被转移,这一日的早朝几乎百官都在商讨治理北方的大计。
其中首要的问题便是人口迁移问题。
“启禀陛下,臣愿赴山西,劝说百姓北迁。”刘健站了出来。
其余百官皆目露赞叹之色。
这事,可不简单,本质来说是百姓们不愿意迁移。
刘健愿意站出来担当此大任,自是值得钦佩的。
“有刘公出马,大势已定,当马到成功!”
“不错,刘公德高望重,忧心天下,实乃我等楷模,国之桢干也。”
一些人小声说着。
弘治皇帝轻轻点头:“好,如此,便劳烦刘卿了,此去舟车劳顿,务必保重身体。”
刘健深深伏拜:“多谢陛下,为北方,臣,万死不辞!”
于是,退朝之后,刘健简单收拢一番便向西而行,直奔山西而去。
目标,广灵!
蔚县那边已然迁移了数万百姓,自是不可能继续迁移了,于是他将目标放在了距离蔚县几十里外的广灵。
相比于蔚县,广灵的人口也是极多的,如若游说得当,迁移数万百姓至北方应该不成问题。
刘健信心十足,乃至于有些……骄傲。
先前宁远在迁移蔚县百姓之时,诸多条件他一清二楚,包括笼络百姓的手段等等。
手法,已然了解,迁移百姓,岂不是手到擒来?
与此同时,如果往深层次而言,这也是他代表诸多大员的证明之战。
证明传统的儒家子弟,也可以更好的治国。
倒不是他针对宁远,而是自身所在位置决定的。
迁移百姓,为儒家子弟正名,以此将宁远改制的心思给压下去。
要知道,当下朝堂看似一片暗流,可跟改制将会产生的学子闹事等危机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