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了,还要收税,那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吗?
琢磨许久后,刘健开口道:“此法,倒也可行!”
说来说去,无非还是银子的问题。
这偌大朝廷,又有多少事是用银子解决不了?
嗯……有些上瘾。
甭管什么天大的难题,只要银子到位,那就不是问题。
就如先前的朝廷大患在北方,现在呢?
银子铺上去,将士们愿意奋战、愿意保家卫国,北方,便稳定了!
想着,刘健不由得笑了出来,试着问道:“繁昌伯,西山那边……”
话说半截。
宁远自是瞬间会意过来,忙开口道:“刘公,玻璃生产已然提速,不出意外,此后每年,西山可为朝廷带来最少三百万的收益。”
这话,言辞有些模糊。
原本,这收入的应该纳入皇帝陛下内帑的,他这里,却只是提及“朝廷”,便有些耐人寻味。
言外之意便是,可挣来的银子,不会少。
但至于到时候怎么分,是继续纳入内帑,还是纳入户部库府,便不是他宁远的事情了。
这也是势在必行。
无论是皇帝陛下与内阁这边的商议结果如何,他宁远都要将这经商……合法化。
皇帝陛下认可,朝廷也认可。
“好了,朕,知道了,宁爱卿,你退下吧!”
弘治皇帝挥了挥手。
宁远便老实告退。
内阁寂静许久之后,弘治皇帝才缓缓开口:“朕知道,总是将那西山收来的银子纳入内帑不大对,所以朕想与三位爱卿商议一番,如何,才能名正言顺的将这银子,纳入库府……”
三位阁老皆是一阵沉思。
这,是一个大问题。
乃至有可能影响朝廷百年格局。
先前,西山的银子纳入内帑,再由皇帝陛下自内帑支出与户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再直白一些,这里面,有着一个制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