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藏书像是予太子打开一道门,而带来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
太子幼时,皇帝就与他择良师数人,这些人如熊赐履、张英等不可谓不是一时俊杰,当然也是极会教人的。
但太子比较悲催的是,他爹比任何人对他都上心,唯恐他一个错眼不见,就有人欺负了他宝贝儿子去。
所以自然也不会放手让老师教他。于是他定的第一条规定就是,老师见太子先跪一跪。
可是对于老师来说,跪都跪了,还能站在帝王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去讲解各种政策、各项政治活动?甚至试图让未来帝王行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别开玩笑了。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算跪得多了,跪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可你要掏心掏肺地教了,学生家长愿意吗?
康熙对太子来说,可谓是个好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妥妥的渣爹。但不管哪种,他都坑儿子。
怎么说呢,小太子年少时,聪敏无双、一点就透,老师们略带点私货,如满汉关系、皇帝与继承人的关系等,小太子有了疑惑,就去问他爹,于是这些关乎到太子未来生死存亡的事情,就没有人教了。
因为上一个这么教的老师,坟头的草已经老高了。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就是显示出长孙从清朝之前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挖出这些书的重要性了。
而选择《资治通鉴》,是因为这本书首先是一部较为遵从事实的史书。其次以编年的形式,更加容易理解发展的因果关系,不论是以一个人的命运、一群人的结局,还是一个朝代的兴衰。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乎是最后一部不怎么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史书。
没有一个帝王不爱程朱理学,他从法理的角度确定了朝臣和子民的奴隶身份。同时就算一个贫民,只要他能娶妻生子,他也是爱的。因为程朱理学帮他确立了在一个家庭中,随心所欲的程度。他只要想,他甚至可以为卖掉妻子、杀掉儿女而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