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和醒来后,老父在谈过话之后再次静卧修养,显然是身体差到不能动的情况,而另一个更大的危机的是,舒和的祖父华善病了,而这一次,太医下诊,是老病,应该准备后事。但太医也知道太子大婚在即,华善死不得,已经打算开始参汤吊命了。
华善并不高寿,只有65岁,但是早年征战,哪个武将没有点旧伤。但这并不是他身子彻底垮下去的原因。
操劳过度是一方面的原因。从他看到一届届秀女都成了皇子妃的时候,就看到了舒和成为太子妃的可能。他们家从汉军旗重归满洲旗,再到谋划舒和成为太子妃,这背后绝对是华善和皇帝心照不宣的结果。
心情不顺则才是更重要的原因。聪慧的孙女本身的不愿意,他一方面要哄骗孙女,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孙女对家族产生怨望。后来,长子从福建归来,险些死在路上,到了家里之后,也看出天不假寿之状,竟是没有多少时日了。而最后族人与家仆的背叛与疯狂,导致已经册封的孙女被推落水。
这一切让华善深深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一个人一旦开始怀疑,就多思虑,他开始细细看这门婚事,结果,他看到了一旦当今圣上活过60,太子必死无疑。这个判断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太医的诊治结果是:华善竟然“老病”。
他与他儿子不同,他儿子是常时间呆在福建,湿气过重,水土不服,病气累积,虽严重,但是在京中可以慢慢养回来。他这个,虽是急病。却也真的是“老病”:用一个老人最大的心力消耗自己的精力,最后日夜不寐,为把自己家族带入一条长长的死路而心焦,终于走到山穷水尽。
然而很快就进入深秋,朝局却越发艰难起来,先是葛尔丹逼近归化,各部备战。这时候,太子大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接着通州至天津的运河决了八处,密云等地又歉收。各项救灾措施一项接着一项。然后整顿漕运、兵将。
等到快过年时,皇帝从孝陵回来。算是完成了第二年大军西征计划的准备措施。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