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身影一闪,站在了丹墀中间,然后面朝天子奏道:“阁臣彭华为万安党羽,素来与万安狼狈为奸,多有为非作歹!臣在此弹劾彭华,奏请罢斥奸邪!”
声如金石,如此义正词严,如此大义凛然,究竟是谁?众朝臣眺目望去,无不瞠目结舌,此人竟然是次辅大学士,江湖人称刘棉花的刘吉!
文武百官震惊了,然后纷纷忍不住吐槽,你刘棉花也是名列纸糊三阁老之一的人,这样声色俱厉的弹劾另外一位阁老,真的很理直气壮吗?
方应物也呆住了,自己这个老泰山在某些方面的嗅觉和反应真是功臻造化、妙到毫巅......连他方应物都没想到过,还能这样办事。
话说当年前次辅刘珝罢去后,万安凭借权势援引党羽彭华入阁,结果纸糊三阁老还是纸糊三阁老。平常彭华十分低调,并不显于众人前,但如今万安罢去,彭华的结局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班位比较靠前的大臣又纷纷捶胸顿足。因为彭华平时太低调隐形,容易被遗忘,刚才万安被罢的场面又太吸引注意力,他们竟然忘了跟风弹劾彭华!
在人人都琢磨徐溥徐学士入阁的时候,刘棉花却能突然跳出来另辟蹊径,瞄着彭华猛烈攻击,轻而易举就主导了局面!
可以说,就连天子也不得不认同刘棉花,只换一个万安叫什么大换血?内阁能腾出的坑位当然越多越好。
另外还有一个微妙之处,在天子决意大换血之时,外朝部院大臣谁也不敢保证自己高枕无忧。若此刻自己能主动站出来把另一尊障碍彭华弹劾掉,相当于卖人情投名状,天子总不好意思再对自己痛下杀手了罢?
具体放在刘棉花身上来说,即便大换血,内阁总得留守一个老臣罢?彭华也被罢免后,自然就只剩刘棉花自己了,他不留下谁留下?
别人不是想不到这点,而是想到的速度有差距。有的人也许过一会儿就会想到,有的人或许散朝后才能想到。
但是刘棉花在万安辞官的那一刻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想到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