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物拉皮条再次失败,无奈退出按察使衙署。又半个时辰后,他便来到天香楼,进了花魁娘子那不轻易对外人开放的香闺。
袁凤萧见了方应物,一边道喜一边催问道:“方公子如今可是越发春风得意了。不知道还记得当初的承诺否?”
“自然是记得......”此时方应物也只能说“记得”了。又打着哈哈道:“听说袁娘子最近也同样是春风得意,竟能惹得解元公倾心爱慕。有此良配,又何须在下节外生枝啊。”
袁花魁笑吟吟答道:“依照妾身那三个条件,李解元算不得良配,这次是他周围一群朋友胡闹而已。”
方应物疑惑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旻作为钱塘本地大户人家出身,朋友也很是有一群的。这次李旻独占鳌头,朋友们便筹划着乡榜第一和花国第一强强联合的美事,以此来庆贺李旻高中解元。
同时,未尝没有与方应物别一别苗头的意思。方应物抢了李解元的风头。别人或许无所谓,但李解元的朋友们能服气就怪了。
再说自方应物到省城以来,本地先有邵小公子,后有李解元。都被方应物这从偏远山村来的人“欺负”了,优越感十足的省城人又如何能满意?潜意识里还是想削他一次面子。
方应物知道这个内情后也只能无奈,无论在什么社会体系下。上升渠道总是有限的。只要你还想“天天向上”,那总会引起另外一些人不满。这是无可避免的现象。
不过事情应该不仅仅是这样,花魁娘子说话未必就是说完整了......方应物觉得其中颇可玩味:“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若只有李解元那边一头热,事情如何炒弄的起来?以我看来,只怕凤萧姑娘你也没少借题发挥,从中推波助澜罢?”
袁花魁的脸色拉了下来,方应物猜的丝毫不差,叫袁凤萧有点不痛快。与聪明人说话,省心归省心,但是这种心底**随随便便就被点明戳破的感觉真不爽。
心事动辄被当面揭露拆穿这种遭遇,任是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