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开口答应,话到嘴边突然改变:“你们回崇明岛等我军令”
“遵命”顾三麻子连忙答应,见施琅还在那里愣着,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施琅这才回过神来,叩头领命。
翟哲手边有好几道请命的呈文,浙江防倭总兵陈虎威,江防水师总兵文林柱,松江总兵张诚,都来请命率本部水师参加北伐。
两个月前,摄政王秘令崇明岛水师副将顾三北上,水师总兵一级的武将都在猜朝廷不久要开辟海上战场。运河中小规模的水战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以清虏水师的实力,这等于是送上门来的功劳。北伐之战是大明军队最后一场盛宴,谁不想从中分一份功劳?
摄政王继续留在淮安城外,两道军令传到江南。
命福建水师总兵施福奉密令整顿兵马粮草,等候下一步命令。
命浙江防倭总兵陈虎威率本部兵马北上。
翟哲不知道多尔衮对他的意图有没有耳闻,但即使多尔衮有所防备,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吧。就像当年的清兵要破哪一处长城,就破哪一处长城。
战争中,有时候要快,有时候要慢,无疑是时机合适最重要。
明军的红夷大炮像石匠手里的凿子一点点在敲击淮安城头。逢勤陪在翟哲身边,看对面空无一人的城头。
青色的原野上,只有这一种声音。
“砰”
“砰”
“砰”
单调的令人心悸。
红夷大炮轰击两个时辰,蚂蚁般密集的明军推着攻城车前行,府兵推轻型抛射炮随步卒前行,压制城头的铳手和弓箭手。
翟哲用马鞭梢指向前方:“你在杭州时,比淮安城内的济尔哈朗如何?”
逢勤老老实实的回答:“末将当时手中多是血气之勇的百姓,幸亏有浙东山民好勇,方才守得拨云见日。济尔哈朗手握七八万雄兵,其中骑兵近半,不敢出城野战,实在是非大将之才。”他不会刻意的谦虚,不掩饰对多尔衮的不屑。
炮声换成铳声,淮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