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行礼,道:“参见王爷,正是末将!”
翟哲道:“许义阳曾向我说过你在湖南的威名!”
陈友龙连称不敢。他这才醒悟过来,许义阳鼓动他来南京原来早有准备,心中对许义阳的亲近又多了一份。
翟哲收敛笑容,突然问:“刘承胤不来南京,是真的病了吗?”
他前面神态温和,令人如沐春风,问到这一句话时,口气突然变得严厉而且冷漠。
陈友龙心中咯噔一下,暗自为刘承胤叫不好,他正不知如何回答。
翟哲却不等他说话,继续往前走。诸将紧随其后,一行人进入中军大帐。
翟哲坐在当中的虎皮大椅上,金小鼎陪在他右手侧,诸将各自归坐。
帐中安静无声。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柱石,一定都在猜测我为何要把你们都召集来南京!”翟哲的声音很平缓,他端坐在那里的姿势沉稳如南京城的石头城墙。
“今年能收复襄阳,湖广诸将功不可没,这是湖广战事的终点,也是北伐战事的起点。”
台下诸将精神振奋,左若瞄向逢勤,逢勤在看着地面。
“最快明年,大明将出兵北伐,在座的每个人都可能要与清虏对阵厮杀。”
翟哲目光如炬,扫视帐下,因要把兵马掌握在大将军府下,所以明军一直没有设立文官监军。各地武将既不受文官统辖,又没有监军监督,权限极大。他此番聚集诸将到南京,既有大事要办,又要借此震慑诸将。
他向金小鼎轻轻招手,金小鼎取出一份诏书呈上。
“我才向圣上请了一份圣旨!”翟哲坐在座位上展开诏书,那不像是圣旨,倒像是他的家书。
“萧之言,封榆林将军,李志安,封广平将军,金声桓,封太平将军,李过,封荆州将军;李来亨、袁宗第、郑遵谦、孙之敬、车风、弓辰、陈虎威、陈诚皆升总兵!”他收起圣旨,脸色严肃,道:“从今日起,总兵不加地名,镇守各地另有命令。”
被念到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