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题词牌匾上的四个字。
站在最前的四个人是这批武官中最突出者。
浙东张秋,杭州江柔,松江程子明,徽州李大庆。
张秋举起右手,一百人异口同声,喊叫道:“大将军威武”
“去吧,视同僚的生命如你们自己的生命,把清虏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无论到哪里,不要坠了你们大明精锐的名头”
翟哲的两只手掌指向天空,头顶上两只海东青在盘旋。
“大将军威武”呼喝声令人热血喷张。
这些人从进入讲武堂开始,除了日常的功课和训练,他们了解最多的正是大将军的经历。从在胡虏环绕的形势下挽救出塞汉人的性命,到反剃发令时的冲冠一怒,收复江南。经过刻意渲染的那些事迹令翟哲在他们如高山般挺拔。
“多好的时候”翟哲心中感慨。他们很快将走向战场,鲜血会让他们变得成熟,或者是更锐利。
五月中旬。
江南连续向江北岸的扬州府添兵,元启洲奉命率一万兵马过江,加入阎应元的阵营。至此明军在泰兴县驻军已经有三万人。
讲武堂出来的这一百人被编入各营,全部被派往江北,他们中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千总。年轻人需要用鲜血来积攒军功,但有了讲武堂的经历,他们被提拔的速度一定很快。
明军不停的加固泰兴防线,同时派小股兵马试探性向扬州府深处进军。如皋、泰州各地城门紧闭,乡绅都躲入县城中。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为了不让清廷积蓄实力南下入侵江南,大将军府决定在扬州府发动小规模战争,不让清兵得到空闲。明军控制了长江水道,在长江沿线与清兵交战并不吃亏。把战争放在江北总比等清兵入寇江南好。江南无战乱,翟哲才能有充足的银子来维持战争。
海门卫所处在东海之滨,与崇明岛隔海相望。
一列巨大的战船在江边靠近岸边。
海门卫所的守军关紧城门,这里时常受海盗侵袭,岸边数十里没有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