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认为当普鲁士面对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两万联军时,肯定会调集兵力加强美因河地区的防守,而不是派出一支军队深入巴伐利亚作战。
再者。伊坦思对普鲁士人的兵力部署也是有所了解的,眼下普军部署在波西米亚的军队几乎全部都在防备奥地利人的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鲁士人是不可能抽调的出军队进攻巴伐利亚的。
当然世事无绝对,这个道理,伊坦思也是知晓的。因此在紧急命令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接壤地区的两千守军进入战备状态之后,伊坦思又从巴伐利亚的东部地区征召了两千士兵前往接壤地区加强防守。
在伊坦思看来,四千人的兵力用以防守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那面积不大的接壤地区完全是足够的,而且即便普军主力掉头攻往巴伐利亚,伊坦思还可以从其他地区征召近两万的军队,到时候召回派出的一万主力再配合奥地利军队绝对可以让普军来多少死多少。
但是伊坦思遇上的却是达菲利亚,而达菲利亚也是一个并不按常理出牌的将领。
在达菲利亚看来。直接攻向巴伐利亚是危险的,但是危险中却也富含着巨大的机遇。要知道普鲁士在巴伐利亚可是布置了一股比较强大的暗势力的,或许伊坦思可以将巴伐利亚政府中那些亲近普鲁士的官员清洗掉,但是在暗地里他根本不可能将普鲁士布置了数十年的势力全部连根拔起。
再则,别看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联军足有近两万人,但是总归这些巴伐利亚人不是奥地利人,要是普军兵临慕尼黑城下,恐怕巴伐利亚军队怎么都不可能安心进攻美因河流域了吧。
而且达菲利亚对普鲁士的后勤补给速度很是自信,别看第十八师团好像只剩下不到四千人在巴姆贝格地区苟延残喘,但是只要一个月的时间。第十八师团绝对可以被全部补充完毕,毕竟自普奥宣战之前,普鲁士军方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那些退伍五年以内的老兵。
达菲利亚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之后,普鲁士庞大的国家战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