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大营显得太拥挤,在上万工程兵的努力下,一座新大营拔地而起,新军营的设计非常独特,栅栏以十二个大角向外延伸,每个角内驻扎了一个偏营。
在营地外侧,则将路基改造,一共十五条长五公里,宽两米的沟壑在平原外延展。
与原本左青子设计的地道连接在一起,四通八达。
地道加宽改造,塞满火油桶,石灰,粮草,兵器,一旦进入战争,士兵们完全可以依据地道进行神出鬼没的伏击。而巨大沟壑成了最坚实的障碍,阻挡平原上的铁骑。
这个独特的大营总设计师就是杨政。
虽然他对建筑涉猎不深,但大的概念他是可以提出的,平原地道的灵感来源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有名的“地道战”,杨政提出这个概念,然后由真正的战地设计师加以落实。
虽然看起来不伦不类,实用就行。
杨政策马刚刚飞驰到军营大门口时,门营校尉看到了杨政,带着一群士兵打开营门。
“将军!”士兵们敬礼。
杨政点了点头,进入大营,整个西北大营除少部分原东线军,基本是其他地方来的援军。人数总共达到四万人,可以想像大营的庞大。刚一进入大营,便可见到无数晨练的士兵,三五成群,没精打采的在那里呼呵着。
杨政在里面策骑狂奔了数千米,才来到北侧偏营。
与别的偏营稀乱的晨练相比,一进入北侧,一股肃杀之气就扑面而来,只见整整齐齐的一千骑兵在每队的队长带领下环绕着一个大操练场负重跑。
在骑射场地内,数百名射手不断的骑马穿梭,拔弓,咻咻咻,箭矢飞掠,深深钉入靶中。
杨政一出现在这里,就引来数千道热切目光。
自他进入卫戎东线以来,一系列的战绩,早已被全军奉为偶像。
特别是这群杨政选拔出的魔神营士兵,他们跟随杨政在战场上冲杀,早已被杨政惊人的实力慑服。
这时候两个光头男人从士兵堆里走出来,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