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吴增晓还是没有回家。
赵倩想:
“要不要给吴增晓打电话?”
“错的不是我,难道我还要先示好吗?”
“这样下去,他会不会得寸进尺呢?”
“不管怎样,女人应该矜持一点,更何况错在他。”
赵倩抬头看着挂在新房墙壁上的结婚留影,心情万分复杂:
“一个如此强悍的男人,他的心怎么就这么小呢?”
“他为何如此多疑、如此敏感呢?难道是我的原因吗?”
“怎么可能是我的原因呢?我没有做错什么呀?”
“算了,不想这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事儿,顺其自然吧。”
“我还是读读书吧?读书才是我克服心理障碍最好的方法。对还是去读书吧。”
赵倩继续低头阅读《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事迹,并写下随笔。
于漪老师,快九十高龄的老人,还惦记着祖国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很平凡的,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我这一辈子就做两件事儿,一是培养学生,二是培养教师。”
赵倩抄下了于漪老师说的话。
于漪老师从教近70年的,到祖国各地上过公开课2000多节,撰写4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教研硕果累累。
赵倩觉得这位人民的教育家就是自己的榜样,自己应该把全部精力用在人民的教育事业上,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孩子是最耽误不起的,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每一站都要遇到好老师。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老百姓的宝贝!”
赵倩认为于漪老师这句话说到了自己心坎上,于是她工工整整地抄在了自己的读书笔记里。
于漪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此高龄的老人,还初心不改,始终谦虚,她永远都年轻,都有做不完的事儿,读不完的书。
“教师的责任大于天。”在赵倩的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