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一路走,一路观察着栈道的建筑,主要分为几种形态:
平梁直柱式:横木一头入山腹,另一头置于直柱上。底孔为主柱孔,立柱上端置阁梁。梁多数是平梁,少数壁孔略微上翘,梁向上倾斜的称阁梁。阁道依山一面较低,临水一面较高,并立栏杆,以免人马落于水中。阁梁较平梁牢固。立柱有单行的,也有二三行的。
搭架式:在岩壁凿底孔立柱,以柱顶架横木构成桥墩。墩上安梁,由梁柱构成框架,互相连接起来,架上铺板,构成路面,临水一面加上栏杆,予以保护。
平梁立柱斜撑式:在石崖中间并排凿斜孔后,向内安一木柱,加固横梁,分散载荷重量,增加承载能力。
平梁立柱棚盖式:褒河中游西岸磨桥湾处,河水偎崖而流,激浪飞溅,行人无法通过。在距水面2至2。5米处岩壁上有方形壁孔,下柱孔凿于岩壁紧贴水面的岩石上,柱孔呈方形(大小与壁孔相当)。在壁孔高约3米处悬崖上还凿有方形孔,在平梁立柱,安装棚盖,阻挡山坡滚石、土块,防止山洪及雪雨侵蚀,延长阁道使用时间,保证行人车马安全。
平梁无柱式:褒河中游西岸孔雀台处,山峰拔地而起,临河一面,十分陡峭,水流崖下受阻回旋,形成深潭。壁底于深潭无法立柱,则把阁梁伸入壁孔内,榫紧,上面铺板,临水一面有栏杆保护。
平梁斜柱式:崖壁呈斜坡状,河水深,不能立直柱,采取立斜柱支撑横梁。斜孔倾斜15~30度,起支柱作用。此处因上下各有24孔,被称为“二十四孔阁”。
一路凿孔建栈、筑阁、架桥,开凿隧道,其设计、造型、选线、完全利用天然地形,起伏自然,顺适美观,不仅具有二维线型,还有三维、四维(平纵、主体和节奏)的空间外观。特别是在峭壁间配以桥阁,使栈道凌驾泉流绿波之上,如置身画图之中,显示出褒斜栈道的险峻、雄伟。不由让林毅惊叹古代人的智慧,用水激火烧的办法造就了这样的奇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