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叔宝是个孝子,当初奉差到潞州,认为一个多月就可以回家,想不到事情千变万化,接连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了,还不能回家侍养老母,难道在秦琼在帅府就乐不思蜀,把老母就置之度外了?可怜他思念母亲的心情,时时刻刻都没有停止过。秦琼明白一个道理,他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如果是来幽州探亲,住的日子长了,说老母年岁大了,很好告辞。我却是充军发配来到这里,幸亏遇到姑爷在这里做官,还提拔了我,如果我要告辞,老人家是个性情中人,能心甘情愿的放我回去吗?他如果说道:‘现在我老夫在此为官,你回去就回去了,如果不是我老夫为官,你也回去么?’到那时想回也回不去了,又失了他的宠爱。”秦琼不是现在才这样想,自从来到幽州就想过这事了。因为和表弟经常在一起练武,关系很好,秦琼时常央求公子对姑母说,想让姑母在姑爷面前吹吹耳边风让他回去。可是公子更是少年心性,他如果不喜欢这个人,就会一刻也容不了他。因为和表兄是英雄相聚,意气相投,舍不得表兄离开,就是父母要让他走,说不定他还会在中间阻挠,怎么肯替他说话呢?不过随口骗秦琼:“前天晚上我已经对家母说了,父亲说就在这几天打发兄长回去。”秦琼也不好对问,不知不觉几个月又过去了。
直到仁寿三年八月间,有一天罗公来到书房中,想考考二人的学问。此时公子还没有梳洗,罗公忽然抬头,看见粉墙上写着四句诗,罗公认得是秦琼的笔迹。原来叔宝因为想家乡想得太厉害了,一天酒后,偶然在墙壁上写了这几句。罗公认为这是秦琼真实心情的表露,看了诗以后心里很不痛快。诗是这样写的:
一日离家一日深,独如孤鸟宿寒林。
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
罗公不在等着和二位公子相见了,转身又回了后堂。老夫人迎着说道:“老爷去书房考较孩儿学问,怎么匆匆又进来?”罗公叹道:“人家的儿子不中养,养成了还是人家的儿子。”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