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正是。”颜真喜笑颜开地说:“人言伯喈先生博学多才旷古烁今,今日一见,才知人言不及先生之才万一也。”
蔡邕摇了摇头说:“人言不可尽信,我只不过多看强记罢了,当不得颜庄主之谬赞。”
蔡邕笑呵呵的,一点也没有当世大儒的架子,就有如一个邻家大伯大叔一般。
“伯喈先生,侯爷,颜真真诚邀请入鄙庄小歇两日,不知可否?”颜真眼巴巴地看着蔡邕和刘备。
颜真对蔡邕是早闻其名而不见其人,有当世大儒至,就没理由不邀请入庄的。
蔡邕看了眼刘备,不置可否地对颜真说:“我有一疑问,不知颜庄主如何得知我出洛阳之事?”
蔡邕出洛阳,不论回陈留圉县,还是北上幽州涿县,都必经官渡,这很正常。
而颜真知道这一消息,并能在此等候就让人意外。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没有手机电话,更没有网络,不可能有点事就弄得人尽皆知。
嗯,蔡邕的疑问,也是刘备想问的。
“伯喈先生,这还用问吗?”颜真很奇怪地说:“天下谁人不知伯喈先生蒙冤入狱,继而被逼离开洛阳。”
原来蔡邕蒙冤入狱,带万卷藏书出洛阳,一路沿黄河而去,全天下的人都知晓,尤其是士族更是一片哗然。
蔡邕是当世大儒之一,名传天下,别看离开洛阳时有如丧家之犬狼狈不堪,可是在洛阳之外,已经有不少人在恭侯。
尤其是这个时代来讲,一卷书籍值万金可真不是开玩笑,有的是人为了一本书而倾其所有求取,蔡邕的藏书万卷在当今大汉天下也是独此一家。
如果硬要说,皇帝刘宏放蔡邕出洛阳,还没有放万卷藏书出洛阳更有影响力。
前者再厉害也带有个人的风格和烙印,而后者可以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就算是同一卷书,学习的人不同所获也各异。
蔡邕肯定可以教出许多人才,而万卷藏书就可以教化万民,这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