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一号苏少卿正静静地坐在窗前。她确实如叶公瑾所说,感觉到了危险,并且几乎没有存活的机率。她也确实如叶公瑾所说,正在思考对策。
但是,她竟有一个孪生姐妹,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她要活,就要置对方于死地呀。但是,她是她的孪生姐妹呀,这个事实让她苦恼万分。
这个时候的春三月,南京的天总是阴阴的,潮湿如晦。
一号苏少卿坐在窗前,望着外面阴阴的天,许多往事竟如潮水一般,扑面而来。她恍然想起来,十一岁那年,她还叫武凤英呢。
呀——!她心里一声长叹,那都是哪世的事呀!琴弦咿咿,锣鼓锵锵,似正从窗外传来,一直传到她的心里。那时的她,还翘着兰花指,踮着小碎步,在小舞台上嗔声娇语,喜笑怒骂。她的艺名叫小武英,不大不小写在水牌上。
那一天是清明,寒食节。戏班里不唱戏,家里也不起火。她的养父武大和班主,还有戏班里其他男人们,都去小酒馆里打食吃去了。她和养母王氏,静静地坐在家里,慢慢地啃着冷饼子,感受着那一阵的寂静与安宁。
养母说起往事时,其中一些情节,她早已猜到。养母的身体不好,从未生育过。所以,她早已知道,自己是抱养的。但从记事时起,她就饱尝了艰辛,早已懂得人情事理,从不提起抱养的事。
苏少卿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清明节那一天所说起的往事,也如戏文一样,在她的脑海里时时地流动着。
那是一九二〇年。七月,吴段直皖大战爆发,真正是兵荒马乱,炮火连天。九月,北方大旱,更是灾上加灾。报上说,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五省遭遇了四十年未遇的大旱灾,离家逃难的灾民达两千多万人,饿病死者超过五十万。
她的养父母武大夫妇,扛着他们卖艺用的刀枪剑戟,背着铺盖包袱,跟在难民潮里,漫无目的地向前移动着。路两边时时都能看见倒毙的灾民。
这时,王氏碰碰丈夫的胳膊,让他往前看。在他们前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