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四品武职游击,就算是升到了参将或者副总兵,他也改不了这个案底,当兵的出身,在当初那个社会,通常会被人看不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明朝中期吧,除了李成梁和戚继光他们老几位,边疆的主帅大部分都是文官改行干的。这文进士改行杀人,似乎小效率更高,也似乎有了一定的光荣传统了。比较出名的就是曾铣,袁崇焕。等等。比较不出名的就是历史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留下记载的山海关总兵刘鸿。所以,刘鸿从朝廷的都察院二品都御史,调任二品山海关总兵,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似乎很正常。毕竟是平调级别,正二品还是正二品,其实,实际的社会地位已经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
皇帝,或者是皇后大人本人,在不久之前,似乎是为了安慰镇守边关的刘鸿,也是为了慰劳他做出的成绩。山海关虽然还不至于成为铜墙铁壁,但是至少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为朝廷争取了时间,积蓄了力量,只此一点来看,刘鸿已经是功不可没了。所以,朝廷本着有功就得赏的原则,重重的赏赐了总兵大人。不要误会,绝对不是钱,很遗憾,朝廷现在基本上拿不出钱粮来了,很多时候军饷都供应不上,怎么还有那闲钱来赏赐功臣了。没钱嘛。那只好就赏赐荣誉好了,所以,刘鸿官位上升为从一品,赏穿麒麟服。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无上的荣耀,对刘鸿来说,不过只是多了件衣服而已,谢恩归谢恩,这件不实用的衣服还是被及时的压箱底了。
其实还是不实际,武职的从一品,依然不如文职的正二品地位高,有意义。其实还是皇后没转过来这个弯,你给刘鸿一身衣服,就不如给他个实际意义上的官衔来得比较实际一些。比如说,总兵还得照常干着,职位还是照常兼着,然后给个辽东巡抚衔之类的,那就比较好了。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代表不了皇后娘娘的想法。您问为什么皇上一直没发表意见,我只能很遗憾的说,他很忙。没生病的时候,忙着做木匠活,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了,忙着喝小米粥,而且,很快就应该连小米粥都喝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