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故事,我这个人向来是不追剧的,那些年,也看了几天,当时正演到一个情节,说的是纳兰明珠去台湾招抚,结果被郑经给涮了。就在黑蛟崖上,自认为必死的明珠还打算拉上施琅做垫背的。硬是把来支援郑经的施琅说成是朝廷派来帮忙的。结果很明显,郑经信了。炮轰施琅,并且把施琅在岛上的全部亲人家眷杀死。最后施琅没办法了,一咬牙一跺脚,投了清廷,降了康熙。最后就任福建水师提督,提一支部队杀回台湾,把郑经干掉了。台湾三十六岛屿写降书递顺表。
这个事,不算是个小事,郑经这家伙呢,也就不能算是个合适的领导,至少不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施琅在台湾水师干了十五年的统领,被明珠一句话就给逼到康熙那边去了,郑经到了那个地步,仍然不相信自己的部下,相处了至少十五年以上的部下,反而相信即将被他杀死的明珠。当然,为了保留和朝廷谈判的后路,他也没有真的打算杀明珠。只是让明珠极为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在这事情上弄了个大灰脸的明珠回去以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相应的责罚,反而挣了一支三眼花翎戴上了。这事闹的。都说顶戴花翎,顶戴花翎,其实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有花翎可带的。有的督抚大员,能混个单眼花翎的,也算是极度的恩宠了。花翎这玩意,除了侍卫们带,领侍卫内大臣带,就是亲王什么的带。而能带三眼花翎的,基本上,除了王爷,就是比较牛的驸马,这个驸马的老婆,一般还得是皇后生的。看出来花翎有多值钱了吧,尤其是三眼花翎。明珠这次简直是捡到了意外的惊喜,他本以为,这次最轻也得弄个撤职查办什么的。结果一不留神,还带上了三眼花翎。这一切都源于康熙皇帝的一个想法,用他自己的话表述就是,“像施琅这样的将军,即使不能为朕所用,只要不为郑经所用,也是朝廷的福分。
耗费了这样大的篇幅,不只是为了说明这个三眼花翎有多珍贵,更重要的是,人才难得。21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人才。同样,大明朝缺少的也同样是人才。人才这东西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