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足足有三百多家,就是在苏州粮食危机,天灾的时候这数目都不曾减少,反而有上涨的趋势,足见盛荣,每家勾栏总会有那么几个当家的头牌,论姿色,她们不输给任何,平日里没少出入豪门大户的宴会上,就姿容而言,富商大户,达官贵人着实看多了,不足为观,因此比起百姓的喧闹,这里则安静了不少,偶有几声叫嚷,也多是对其才艺的展示上。
这种气氛立即引起了台上女子的惊觉,与先前的展示自己身段,面容相比,接下来的画风就为止一变了,能来今日这场面的,哪一个都是聪明的主儿,她们心里很清楚,在相貌差不多的情况下,谁的才艺高无疑是加分不少,非但如此,男人的心思她们再清楚不过了,这帮臭男人,最喜欢的莫过于欲迎还拒,要的是一种朦胧感,太过直白反而为他们不喜,今日是彰显她们相貌,身份地位、名声、甚至归宿的好日子,没人会轻视,在扑捉到男人的心思后,无论是才艺的展示,还是衣衫上,装扮上都走朦胧的路线,这种路线与百姓而言,自是不过瘾,可算是合乎了豪门富商的心思,因而接下来的欢呼声不光是百姓欢呼了,不少富家豪门也叫好不已。
富商豪门的欢呼,无疑是让姑娘们拼命的拿出手中的本事。
最先展示的醉春风的当家花魁醉仙儿,她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出身很不错。父亲是官僚,不幸早亡,家庭也就破败。醉仙儿只好出卖瑟艺。除了绘画,字也写得好,一手小楷清秀如其人,而且学过音乐,会弹琴,她的气质,迷倒了许多公子哥儿。起初她表现,可谓很矜持、清高,惟有遇见文人与艺术家,她才找到共同语言。加上她性子略显冷淡,并不讨喜,好在她能在微醺时候,更能发挥到极致,在宴席之上,知己之间,足够放松的她,飘逸倜傥而又不失风流妩媚,众人惊羡的注视如追光,映照着她的绝代风华。坊间于是有了“酒垆寻醉仙儿“的说法,更有甚者说什么:”湘帘榧几,地无纤尘。见客,不甚酬对;若遇佳宾,则谐谑间作,谈辞如云,一座倾倒。这里面固然有夸张成分,但年轻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