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乐毅被撤后,齐国乘机与燕国交战,大败燕国,收复了全部失地,惠王这时才有些后悔,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了表示表示自己的诚意,惠王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后来燕王喜想攻打赵国,询问乐间,乐间劝阻,燕王喜不听,结果大败,割地求和,乐间也逃到赵国,惠王有点悔恨,同样写信责备说,殷纣王时,箕子不被任用,仍敢于冒犯君王,直言谏诤。商容因劝谏纣王而被贬,身受侮辱,直到国家不可救药,两位才辞官隐居,成就了美名,而你呢?我不像纣王那样凶残,国家也不像殷那么严重,常言道,家庭内部有了纷争,不尽述自己的意见,却去告诉邻里,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乐毅为了活命,逃命江湖,这没错,可身为臣子,沐浴皇恩,却不能精忠报国,君非殷纣王,臣却不是比干,燕王不满乐家父子有错么,同样没错,身为帝王顾全的是国家的强大,乐毅身为一员罕见,关乎国家的安慰,若不能精忠报国,身为帝王有些提防也是应该的,可见这事儿上燕王有错么,没有错,或者说有错也不算错了。
昔日淮阴侯为平民百姓,其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可谓是一名不值,世人无人知他韩信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