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峥淡淡一笑,并没有急着说话,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最终落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骂名,算是心知肚明,所谓下西洋劳民伤财,劳民是不假,下西洋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壮举,无论朱棣,郑和多么能干,将士再多,没了百姓的支持也无以为继,许多徭役,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多半是来自百姓,他们为下西洋没少做些卑微的工作,伤财更不用提了,傻子都能看出下西洋背后的巨大利益,可明明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愣是被天下官员反对,以重重理由断了下西洋,为何有这样的结果,说到底西洋的利谋取的不是天下的利,而是皇家的利,皇家以垄断的贸易方式,将西洋背后的巨大利益囊括其中,与天下的豪门、地主、巨贾、百姓全无半分好处,没了利益的驱使,再伟大的壮举,终究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郑和以“天下利“为下西洋谋求长远的打算,为死去的将士正名,这个无疑是正确的,与其与天下人背驰而行,不如将天下人拉上这一条宝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享。如此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西洋之行共同进退!在巨大的利益下,西洋之行必然能走上一条长久的道路,不比如今一切取舍,全在人家手中捏着,高兴让你下,你便下了,不高兴让你下,你只能等着的局面。
“自然是好了,天下恐怕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法子?“沉默了许久的杨峥冲着郑和颔了颔首道:“只是该以何种方式去平衡这个利,郑公公可有把握?“
郑和道:“天下的利,最坏不过一个衡字,若不能持其衡,则祸乱自生,大人是个聪明人,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咱家就不多说了,以前咱家下西洋以朝贡示天下,算是失了“衡”之一字的精髓,可那时候咱家也算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好不容易挣脱了这个牢笼,岂可视之等闲?”
“如此说来,公公是找到了这个“平衡”点了?”杨峥有些兴奋的道,这个问题他思索日子不算短,可自问多了两世的见识,仍旧难以从中取出平衡点来。此时听郑和所言,如何不喜。
郑和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