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杨峥忽的跳起来,盯着况钟道。
况钟用力的点了点头,随机将报纸递了过去。
杨峥迫不及待的打开,寻到海航日记版面,只见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宣德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抵达福建长乐港。郑和船队在长乐停留约半年,在此期间,郑和曾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官员,到福建湄州屿,卖办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宫。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建成,树立《天妃灵验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与第三日有郑和亲率二万七千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经徐山、十日到江苏太仓,二十日出太仓附子门,此番所到之国,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勃利、苏门答腊、剌撒、溜山、阿鲁、甘把里、阿丹、佐法儿、竹步(索马里)、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其君长皆赐采币有差。”
杨峥默默看完,算了算时日,道:“现在是什么日子?”
况钟道:“如今是七月?”
杨峥道:“这么说来,再过几日大明的宝船便抵达到太仓了?”
况钟道:“不错”。说完独自叹了声道:“多少年了,足足八年了,世人差不多都快忘记了这一次一次的壮举吧?”
“是快忘记了?”杨峥似有所感,颔了颔首道。
况钟道:“这是第七次了吧?“
杨峥道:“第七次?“
况钟叹了声道:“不知这样的海航还能不能永久的延续下去?“
杨峥目光看着远方淡淡的道:“应该会的,这是大明最好的时代,也是海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商业发展的好时代,我们的海航已不在一味的追求朝贡了,而是寻求贸易合作,有这个做保障,海航就不会断,大明的宝船就一直就会一直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