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但无论如何,眼下的苏州城是离不开况钟的这一点无疑之意,所以杨大人决定还是去试一试,不管成功如否,总要付出行动才行,人生不如意事常**,可与语人无二三,而恰巧况钟便是能言的?“
杨峥本也不是一个优柔挂断之人,既决定这么做了便不再含糊,让人稍作准备了些薄礼,便去了知府后衙。
自从得知了消息,后衙里便被挂上了白色的灯笼,灯笼上大大的奠字十分的显眼,自从得知消息后,况钟就晕了过去,经过郎中的一番整治,总算是醒了过来,刚醒过来,就听得哭声一片,先是轻声,哭到最后则是嚎啕大哭,伤心的哭声立即感染了府中上下,不少丫鬟仆人也跟着偷偷的抹眼泪,最后还是钟夫人的一番劝说,况大人才停止了嚎啕大哭,却不想失去目标的况大人越发沉浸在丧母的悲伤之中。
况钟七岁丧母,从小受到生活磨炼。聪颖好学,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习知礼仪,处事明敏。况钟对书法很感兴趣,曾经刻苦练习,无论是正楷、隶书、行书,他都写得很好。况钟原本会按照父母的愿望刻苦读书,获取功名,报答父母的恩情,却不想这个愿望还没来及时实现,生母便去世了,那时他也悲伤,但终究是孩子,与世间最苦处的悲伤体会的并不深,因此对于丧母,况钟的感觉是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个慈祥严厉的面容,并不如何难受。
此后的日子,他的生活,教导开始有继母何氏来担任了,虽说是继母,但对于他的严厉并不比生母差多少,甚至有时候更为严厉,在学业上丝毫不敢放松,非但如此,何氏读书识字,在品德上对况钟的教育意义重大,可以说况钟今日能成就一代清官,固然有他的自我的努力,但与何氏努力培养也不无关系,对于何氏的情感,况钟与生母无疑,这次何氏去世,起打击不小。
约莫天黑十分,杨峥才走了知府后衙,眼尖的仆人早已去告知了消息,况钟因悲切过度,身子骨虚弱,一时下不得床榻,只好让妻子与儿子出来迎接了。双方彼此行了礼后,杨峥尾随钟妻进了书房,床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