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况大人自然不知,就算知道,他也不能说什么,做一个好官本就是应当的事情,不值得他如此赞扬,可他哪里知道,这苏州城来来往往有多少人是贪官、是赃官、是奸官,唯独没有一个好官,正是如此,才让苏州这个一等风流地,二等温柔乡变得如此破败。对苏州来说,一个好官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为此他们盼了不知多少年。
“大人,这事儿是不是得缓一缓?金家毕竟太大了?弄不好?”邹亮看了手中的卷宗,担忧的道。
况钟摇了摇头道:“金家是苏州第一家,田产最多,足足有二十四万,二十四万啊,这该是多少百姓丧失了他们的立足之地,朝廷损失多少赋税,那些辛苦劳作的无辜百姓又因这二十万亩良田,多承担了多少赋税,如今这天马上就要开春了,春天一到,百姓就要耕种了,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若不趁着这个时候解决金家,如何完成朝廷对苏州的期盼,再退一步说,这几日我们动的富户、大户虽有不少,可多是中等的富户吧了,真正的富户大户并没有触动,如今他们以金家为首,这么说吧,如能捅下金家这个马蜂窝,其他大户富户也就能拿下了?”
邹亮叹了声道:“话虽不错,可卑职还以为这事儿还是慢慢来为好,金家老爷子刚刚致仕回来,你这时候那拿金老爷子开刀,少不了被人闲话,再者,这金老爷子在朝中德高望重,门生故吏还不少,多是清流,一旦都参与了这件事,那时大人的压力怕是不小啊?”
况钟看了他一眼,忽然道:“你知本官看中你什么么?”
邹亮一愣,不知好端端大人怎么说起这话儿来,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况钟重视学校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他“兴学礼士,苏人至今育之。”对贫穷的读书人给予给予接济,有才学的还向朝廷推荐。儒生邹亮有才学,“钟欲荐其才于朝,会有以匿名书数亮过失,潜揭于府治之门者。钟得书笑曰:‘彼欲沮吾荐,正速成亮名耳。’遂奏亮才学可用,召试有验,授吏、弄二部司务,转监察御史。”祝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