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上呈时,则燕王挥师南下,战局已定。半年后燕师入南京。由此可知,其一修《明tai祖实录》始于”靖难”起兵之前夕,终于燕王夺位之前夕,大略与”靖难”之役相始终。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修成的《明tai祖实录》中,对于燕王及诸藩的记述,自然会多有指斥之处。因此燕王夺位后,”以前任知府叶惠仲等修《tai祖实录》,指斥靖难君臣为逆党,论死籍没”。秉承永乐圣意,重修《tai祖实录》,金老子文采飞扬,自是不二人选,永乐九年,破格提拔他为翰林院学士,升任工部右侍郎,参与朝政,至此金老子也算是在工部落了家,一直做到了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的头衔,可算是顺风顺水,金家也得他的庇佑,才有了今日这份家业,如今虽说金老爷子致仕在家,但金家毕竟是自家的家,身为一家之主,岂有不理会的道理,就算如今没了工部尚书这个头衔,但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也不是吃素的,再退一万步说,金老爷子可是出了名的好人缘,时至今日还与朝中不少大臣多有往来,更别说这些年他身为科举主考官,座下门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他们可都是朝中的贵人,哪一个不比况钟这个刀笔小吏要有权有势得多,金老子固然是洁身自好,可人家当真要欺负到家门口了,金老爷子还能坐得住,就算金老爷子坐得住,金公子未必坐得住啊,所以啊,金家还是金家,不到最后鹿死谁手尚且不知,这个时候寻门路未免太早了些。
当然了,仆人心头的这一番计较,金公子自然是不知了,他仍旧沉浸在今日的耻辱之中,对于今日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多少能知道些,这年头谁不是在刷人望,想当初他不是那那些刚刚来的知府大人刷人望,弄得他们下不来台,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还不是他么,只是这么多年,他一直是主角,而且还是盛气凌人的那种,似今日这般做了一回丑角不说,还落了一个落荒而逃的名声,这可算得上金公子自出生一来,头一遭遇到,虽说心头愤怒,但也不得不服,服的倒不是况钟的刚正不阿,善于断案,而是况钟背后的杨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