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同样的做官也少不得思索,不过比起君子的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九思,官场只讲究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前任知府将案子卡在了这儿,显然是感到了威胁,所以选择了思退了,将案子拖了下来,留给了下一任,除了为人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外,倒也不算什么过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看似是不错,可人若少了几分担当的勇气,不免多了几分遗憾,”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况钟看着这卷宗,回想着他前任面临的处境,不由得苦笑了声,自己说了那么多,那都是别人的,如今自己同样要面临这个困境,该如何做,他还这有些犹豫,如前任所言,金家的实力太大,一旦得罪了,后果如何傻子都看得出,但不得罪,如何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力度,总不能为了一个金家,丧失整个苏州府衙的百姓,退一步说,得罪了金家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能替朝廷收取了整个苏州百姓的心,有这样的一个强大的后盾,就算金家的势力再大,总不能与全苏州百姓为敌吧,看清楚了这一点,他心头的石头顿时放下了,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所谓”不可为”,不是不能去做,而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去做。一定要保证很快就见功效才去做,一定要先有利于自己才去做,一定要先有利于自己所在的全体才去做,一定要有利于当时的时代才去做,这几种情况虽然有不同,但都是从事功的角度来说的。圣贤君子做事,所重视的是道义,事功的实现体现在道义之中,而不是把事功放在道义之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有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患。依据道义去做事,即使局部或暂时看不到利益,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