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备荒的粮仓。隋开皇三年长孙平被徵拜为度支尚书。他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文帝表彰并采纳其建议。唐太宗于贞观二年再置义仓。王公以下一般百姓亩纳粟(麦、稻、粳亦可)两升以备灾年赈给,由官府管理。唐高宗永徽二年改为按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余各有差。唐代自武则天末年起,便以义仓粮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唐玄宗以后更把义仓税定为国家正式赋税收入。义仓在历史上时废时设,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鉴于前朝经验,与洪武元年,让户部尚书杨思义令天下立预备仓,以防水旱。各州县分别于东、南、西、北设预备仓四所,于居民从集之处置仓,“官为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就择本地年高笃实民人管理”。预备仓之规制,一般分为门楼或前厅与仓廒两部分。
预备仓赈济方法,为常年籴谷储备,荒年放赈于民,俟秋成抵斗还官。预备仓由政府建立,初期从民间选派老人管理。明中期革去所设仓官,改由地fang政府直接管理。预备仓之政,明初以后不久即多有废弛,不能满足备荒的需要,因而有不少地方利用民间的财力,在预备仓之外建立义仓,苏州繁华虽是繁华之地,但不可否认也是多灾之地,早些年也建了不少义仓,可从永乐后期,朱棣诸多动作,而这一切多有江南承担,苏州首当其中,所以义仓也多是名存实亡,前些年有些灾难,苏州糊涂官便开仓放粮,趁机投机倒把,说义仓有粮不要说他这个大明官儿不信,就是寻常百信也不信这个鬼话,这次苏州大雪,况钟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义仓放粮,偌大的苏州城,不过才两万多斤粮食,可以说苏州城来之所以粮食价格飞涨,与义仓没粮不是没有莫大的关系。
“不怕告诉老爷子,义仓的粮食不过两万斤,已被况知府开仓放了粮,如今的义仓怕是比百姓家干净不了多少?“杨峥苦笑了声。
彭万里哦了声,道:“我彭家虽有些财力,与吕宋也有些生意上的往来,这两年吕宋倒也没什么灾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