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哄堂大笑。
杨峥与这金莲杯令倒也不陌生,所谓金莲令,实则说的是女子的小脚,在古代女子既然作为一种美而存在,自然会有人去欣赏,就像女孩子的鞋子漂亮,自然就会有人去夸,《墨庄漫录》上说:“王深辅道《双凫诗》云:'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艳,众人都道不须辞,尽做十分能几点,春柔浅醮蒲萄 暖,和笑教人劝引满。洛尘忽挹不胜娇,踏金莲行款款。'观此诗则老子疏狂,有自来矣。”,这是对女鞋的欣赏,不过这双脚是不是小脚,还不能确定无疑,到了元朝,有个杨铁崖叫做大才子,他“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盏以行酒, 谓之金莲杯。”其后,金莲杯之流行,不绝如缕。
晚明的文人徐纨在其《本事诗》中说:“何孔目元朗至阊门携榼夜集,元朗袖中带南院王赛玉鞋一只,醉中出以行酒。盖王足甚小,礼部诸公亦尝以金莲为戏。王凤洲乐甚,次日即以扇书长歌云:‘手持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元朗击节叹赏,一时传为传话。”
清初人林若抚也在《鞋杯行自序》中说:“余薄游秦淮,偶与一二胜友过朱校书樱宁,饭酒间出锦鞋贮杯以进,曰此所谓‘鞋贮’也。自杨铁崖而后,再见于何孔目元朗,才情正堪鼎足两公。余闻之喜甚。不意风尘中人,博综雅谑,有如此者。遂以笔蘸酒为赋《鞋杯行》云。”经这么几朝的大肆吹捧,金莲杯因脚小而受到激赏,则因脚大则受到男人的讥刺的事情便理所当然了,如余怀的就说一位顾喜的妓女“ 趺不纤妍,人称为顾大脚。”而周栎园《书影》则记录了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足稍长,江都陆无从戏以诗曰:‘吉花屋角响春鸠,沉水香残懒下楼,翦得石榴新样子,不教人似玉双钩。’”
这种性审美观的流行,造成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明清时期男子择偶第一标准就是看女人的脚是否够小,一些文人墨客更是用诗词加以美化,使得整个风气形成了一股以小脚为贵,脚大为耻,即便贵为马皇后,民间也要喊一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