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特色上下足了功夫,出几个对联,挂几站迷灯,甚至有那个昔日落魄书生落座在此,留下了墨宝,如今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官居三品、二品等等早已被那些久经训练的店家小儿说得天花乱坠,仿佛进了自家的商家,买了自己的绫罗,带了自家的绸缎,吃了自家的茶便能金榜题名一般。更有甚者花钱买了几张桌椅,与铺前一摆,那挺着大肚子,一脸横肉的掌柜的勉强套上了多年不曾穿的儒服,站在铺前,开始说起书来,他们长在这市井嘎达之中,平日里听得最多的莫不是三教九流的趣事,各色才子佳人、侠肝义胆、忠君爱国,王朝兴衰早已映在他们的脑海里,此时甩开了嗓子说起来,不多时便有了杨家将”血战金沙滩、岳王爷大战金兀术、诸葛亮草船借箭、李靖夜会红拂女不一而足,各色的故事通过一家一家掌柜之口,说了出来。
于这样的好事,最欢喜的还是在家猫了一天的穷苦百姓,生活让他们没有太早睡觉的好命,难得有一场大雪,在家猫了几天,终究是不习惯,上了街道望着那一家比一家高的价钱,手中攥的几个钱,根本不够喝一杯茶汤,不买有些沮丧,而这听书无疑是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谁谁年少贫苦,日后封侯拜相,又有谁谁八十岁才得意重用等等,这样的故事他们明知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可听听也好,或许有那么一天呢,心怀希望,总比绝望的好,生活再不幸,终究是来世间走了一遭,总得过下去不是?
所以比起那些大商铺,勾栏、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这里才更有趣,不着急回家的,明日没活儿的,心情需要慰藉的,口袋没银子的,莫不是停下了脚步,凝听着一个个侠肝义胆,忠君报国的趣事,说到高兴处,少不了发出爽朗的笑声,将昨日的忧愁、烦恼、生活的苦楚一笑而过,遇到哀伤的,少不了哭上几声,在碰上那些小人、奸诈之徒,叫骂之声络绎不绝,小小的街道立即上演了悲欢离合,人生百态。
沈艳秋头一次来这苏州城,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只觉得得眼前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