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黑了,杨峥等人不敢在耽搁,给了银子上了马车一路狂奔而去。
虽说雪地上马的速度要慢了些,但这次出行都是高航一手挑的马匹,算得上千里挑一的好马,六十里地儿说远也不远,但也跑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眼看着天刚擦黑,杨峥一行人才算是感到了苏州府了。
明代设应天巡抚,辖地主要是南直隶江南部分(含江北安庆府及江浦**),巡抚起初驻句容,有时到苏治事,巡抚都御史行台,位于宋代鹤山书院旧址,自永乐后,就一直做了苏州府衙,说起这鹤山书院的建立,与前朝一个叫魏了翁的理学家脱不开干系,此人并不是苏州人,但学问很好,为官之余好讲理学,在在长期的学术和教学活动中,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鹤山学派。鹤山学派由魏了翁的家学和弟子组成,其中不乏当时的著名人物。一传数传弟子中著名者有:魏文翁、郭黄中、吴泳、游似、牟子才、王万、史守道、蒋公顺、税与权、膝处厚、蒋重珍、许月卿、史绳祖、叶元老、严植、张端义、赵范、赵葵、牟应龙等。此派为学旁搜诸家,广取博收,以钻研儒家经典为主,融合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魏了翁作为鹤山学派的代表,集宋代蜀学之大成,他在宋代蜀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正是因为魏了翁的理学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一些学者才慕名向他求教,并使他享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盛誉。
名声一大,学生就多,请求其授课的人就多了,加上宋代学风开放,魏了翁索性回乡于城北白鹤山下创办鹤山书院。了翁在鹤山书院讲学十余年,”士争负笈从之”。
蒲江鹤山书院的创建,始于嘉定二年,完成于嘉定三年。嘉定二年三月,魏了翁的生父卒于蒲江。为葬其父,了翁在蒲江长宁阡卜得墓地,并于此年冬葬其父。在为其父卜墓地的同时,又卜得鹤山书院的地址,即与长宁阡”属连”的白鹤冈。于是,”即其地成室,是为今白鹤书院”。白鹤书院自建立之初,一直作为教学之地,后来因战乱毁与战火,等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