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不容易到了家,拍干净了身上的雪,喝了杯暖茶暖和了身子,便进了书房,这是他每日的习惯,不管多忙,杨峥亲自编辑的《大明士林报》他是一字不落的看,有时候看到好的文章时,没少不了要多诵读几遍。
与这份报纸,他最喜的大明学风、大明海航,前者算是开了风气,后者与下西洋大有关联,不得不看。铺平了报纸,飞快的浏览了其他的栏目,便直接翻到了大明学风这一栏,今日的文章是一直延续的流派——关学。
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无论是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还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种师道以及金元明清时期的杨奂、杨恭懿祖孙三代、吕柟、冯从吾、李二曲、李因笃、李雪木、刘古愚等,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如果就关学的内涵性质而言,它属于宋明理学中”气本论”的一个哲学学派。
张载”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他提出了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思想。认为宇宙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太虚枣气枣万物,三者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气”一元论的唯物论之本体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张载还从其”气”本论的哲学出发,提出了”民胞吾与”的伦理思想,确立了他对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场。与一般理学的学派不同,关学特别强调”通经致用”,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并且十分重视《礼》学,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问题。
张载创立关学之初,关中学子便积极追随,其中以蓝田吕氏兄弟最为踊跃。张载开始在关中讲学时,首和者就是吕大钧,接着,其兄吕大忠、其弟吕大临都相继拜张载为师。蓝田吕氏兄弟五人登科及第,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加入至关重要,为关学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