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士林报》其影响力,在短短的数月,可谓是从上到下人人都影响了一番,也获得了一致好评,最后以宣宗皇帝亲口谕旨,《大明士林报》作为邸报外,官家必须诵读的报纸,京城各大衙门官员本就对这报纸极有好感,自是乐意做这件有益身心的事情。
此时杨峥拿起自己亲手创办的报纸,那股自豪感还是时时涌上心头,心道:“若不是我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时代,想要看到这样的一份报纸,怕还得几百年呢?再怎么说,我也算是引领大明风气的第一人吧,不知日后史书上会不会因此事,记上浓浓的一笔呢?”
按照他看报的习惯,先看大明学风板,这一块因关注度比较高,出于爱屋及乌的心思,他每日总会浏览一番,除了那原先的几大名家偶尔发几篇颇有见得的文章外,其余的时候差不多都被翰林院的各大才子掌握了,他们本就是天之骄子,道德文章乃是拿手好戏,况且在西学后,眼界大开,在朝廷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颇有微词,认为“学者之要务,反求诸己而已。反求诸己,别无要妙,《语》、《孟》二书,精之熟之,求见圣贤所以用意处,佩服而力持之可也。”的确有可取之处,就是对朱熹注解的态度也是好的,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听信了他“正心术以立纲纪”的治国大计,以“正心诚意”为定国安邦的大本。这样一来,其道德教育的政治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四书集注》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朝廷的的重视,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现象,这样固然可以让天下人思想同一,但长期以往,整个风气无疑就是一潭死水,反而不利于朝廷的安定,人性的发展,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为万物之灵,应致力于文明的进步,发扬人xing,发挥人力,拥护人权,培养人格。中国之人文主义,应推孔子之学说,“孔子首先肯定人在宇宙中最高贵的东西。我是人,惟有人有‘我’的自觉。…其精义所在,则为特别提出一个‘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