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局面,再弹劾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只是那口气儿怎么也咽不下去,才纠结着继续弹劾,其实内心深处未必真愿意这么做,那些遭受廷杖而青史留名个的官儿果然让人羡慕,可廷杖的那份罪责也不是人人能受得住的,听那姓杨的与锦衣卫关系好得流油,而廷杖的棍子又掌在锦衣卫的手中,他们让姓杨的不自在,投桃报李,这些锦衣卫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还不坐实的打,这样一来与杀了他们有什么分别。
所以薛暄的一番劝,可谓是来得恰到好处不,还给了两人可以下的台阶,嘴里骂骂咧咧几句,其实已接受了眼前的局面,不再坚持弹劾,十分之一的宝物,既是天下人都愿意给,他们何苦去得罪皇帝,得罪皇室呢,苦了自己呢?
至此,这场耗时一个多月,堪称大明建国六十载声势最浩大的一场争斗算是彻底回归了平静,望着两人立即去的背影,薛暄才算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对着左侧的屏风里道:“他们都走了?“
声音刚落,左侧的屏风微动,跟着走出一个人来,那人剑眉星目,笑容如花,一系宽大的儒袍落在他身上恰到好处,远远望去,宛如那个王孙家中的翩翩佳公子,不出的丰神俊朗。
来人冲着薛暄抱了抱拳道:“杨某在此多谢了?“
薛暄微微一笑道:“杨大人客气了,薛某只是了该的话儿而已,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会知道怎么选择的?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完对杨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两人落了座,薛暄提茶壶给来人倒了一杯茶汤,轻轻推了过去,道:“下官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来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道:“薛大人只管问便是?”
薛暄道:“那薛某就不客气了,下官是想问一问,张楷、王琳等人明明弹劾了大人,大人非但不报复,反而借我之口让两人知难而退,下官着实有些不理解,要杨大人心胸豁达倒也得不过去,只是这事儿透着怪异,迫得下官不得不问?“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峥,要以他今时今日的威望,再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