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逍遥江山 > 1783章:长歌当哭,狂醉似醒

1783章:长歌当哭,狂醉似醒(2 / 4)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李某虽学问不如杨大人,但也看得出,杨大人提出此点的意义,经过多年,世人仍旧赞扬,可见其用意之大,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说的是酒,唱地何尝不是一种精神。

杨峥默默的听着,事实上不仅是杨峥,就是其他言官、薛暄何尝不是默默地听着,谁也不知李时想要说什么?“

听得李时勉继续说道:“杨大人以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可谓是恰到好处,难得是杨大人年纪轻轻,眼光却不至如此,竟能将诗词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由不得让人不佩服?“

杨峥起初听他说家中藏有《杨氏词话》,还以为这老头是敷衍自己,这会儿才听出所说不假,而且看得出,对方的确有一番研究,这三种境界,作为《杨氏词话》的名言,被人所熟知,并不足奇怪,但能说出其中的精髓,若下一番功夫研究,是体会不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可以说是极其艰难的。

此时,李时勉的话儿并没有停下来,仍是用一副敦敦教诲的口吻继续在说:“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

最新小说: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在下崇祯,我为大明续命五百年 替嫁太子妃 南城亡事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东宫娇妾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