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好则事事好,品德坏则事事坏。而且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弄不好可让人遗臭万年,弄得好名垂千古也不是没有,如后期的嘉靖皇帝,此人以藩王登基,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河南道御史刘安说:“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可以说是个大有作为的君王,只可惜天下第一清官,海青天悍然递交了“讪谤君父”的千古第一奏章,什么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要求嘉靖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短短一篇奏折,愣是将嘉靖钉在了千古昏君的帽子上下不来,前世的时候,不管什么电视机,电影,只要这位老人家出来,必是昏庸无道,找死的份儿,这不得不说是道德文章的威力了,容不得人有半点疏忽,在大明做官,除了那些让人记不起来的小官没人管外,只要你有些本事,无不要要以道德文章来美化自己,这一点同样在后期很明显,于谦与张居正这两位牛人,同样为大明建立莫大的功勋,但其结果却是两样,于谦道德可谓天下传了,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而张居正,以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