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翩翩飞舞,落在杨峥这个正宗大明人眼里,不免有几分不伦不类了的感觉。
祠堂没什么人,偶尔有人走过来,也多半是十一二三岁的孩子,手中捏着一本《论语》低头诵读,清雅的声音从唇边缓缓吐出:“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好学之风果然盛啊?“杨峥心头暗赞了声。
“大人,这祠堂不小,要找徐军师怕是要费些功夫,不如找个人问问吧?“刘三建议道。
杨峥点了点头道:“也好!“
刘三也不多言,急急忙忙去了,刚碰上一个从左侧雅间里走出来毛孩子,急忙拦着问:“喂,小孩,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徐朗的先生?“
那小孩约莫七八岁的年纪,听了这话儿扬起一张稚气的小脸,道:“你是在问我么?”
“这里只有你这个小孩,不问你还是问谁?”刘三没好气的道。
那小孩哦了声,道:“你懂《论语》么?”
刘三心道:“老子一个轿夫,又不科举,不当官的,样懂什么《论语》,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么?”
“不懂!”刘三没好气的道。
“那我就爱莫能助了?”那小孩耸了一下肩膀道。
刘三一口气气得差点没上来,想要发火,谁知人家根本一脸的不屑。
可怜的刘三只能兴冲冲而来,灰溜溜的回去了。
听得脚步声,等待的杨峥等人抬头一看,见刘三一脸愤怒的走了回来,杨峥轻声问道:“怎么没看到人么?”
刘三脸红了一下,支支吾吾地道:“人是看到了,只不过……?”
“不过什么?“杨峥还是头一次见刘三说话如此支支吾吾的,不免有些好奇。
刘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面色显得十分难看,好一会儿才道:“碰上了一个小孩,臭屁的很,非要问我懂不懂《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