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百步。一时被武器所吸引,忍不住走过去看了看。
正看得入神,忽听得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后堂响起:“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吹的是什么风啊,竟把杨大人吹到了本公的府上,荣幸,荣欣之至啊?“
杨峥忙转过身来,冲着笑声的方向望去,就见几个大步,张辅就走到了跟前,一身灰色服饰,领口很大,tan露着半个胸怀,宽松的服饰,宽大的袖袍,落在他略显魁梧的身上,竟给人自然、随意的感觉。
杨峥不等对方说话,正要行礼,张辅竟快他一步,摆了摆手道:“你我都是洒脱之人,这些客套的礼数就免了吧!“说完,径自在那茶几旁落了座。
杨峥本就不是爱行礼的人,但大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对礼甚是看重,从建国之初,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讨究。”
洪武元年,他更是亲自命令中书省、翰林院、太常寺拟定祀典,礼部官员和儒臣也汇集历代的典礼仪式,于洪武三年编成了《大明集礼》,内容包括传统的五礼,即吉、嘉、宾、军、凶五类礼仪,又增加了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宗学、音乐等等。当时议定礼制,集中了大批人才,有李善长、傅换、宋濂、詹同、陶安、刘基、魏观、崔亮、牛谅、陶凯、朱升、乐韶凤、李原名等大儒,还召集全国各地的所谓“高洁博雅之士”徐一夔、梁寅、牛子谅等等来到京城共同编修礼书。洪武三十年间,所编的礼书有《孝慈录》、《洪武礼制》、《礼仪定式》、《诸司职掌》、《稽古定制》、《国朝制作》、《大礼要义》、《皇明礼制》、《大明礼制》、《洪武礼法》、《礼制集要》、《礼制节文》、《太常集礼》、《礼书》等等,足见其重视,使得天朝礼仪极为完善,但完善之余,也不免有些繁琐,如如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先蚕,各种星辰等等,还有皇帝即位、大婚,后妃、太子、诸王等等的册封,接待外国使节,亲政、献俘、大阅、论功行赏等等。这些礼制中也包括了官员百姓衣服、居室、车马以及婚丧嫁娶应该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