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学了,只不过西洋的海航学问尚未形成系统,不如大明那么先进,自从杨峥回来后,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愣是让郑和、王景弘、马欢等人进了翰林院,他们以《郑和航海图》为蓝本,学习海上应用知识,同时掌握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绘画本事,了解海航操作问题。而王景弘则以这六年潜心整理航海资料,《赴西洋水程》为临时课本,介绍何种航海经验以及海上知识,马欢则以为《瀛涯胜览》为蓝本,旨在介绍西洋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目的增长去见识。除了这些外还有学习《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以及郑和要求的弧三角等等知识,可谓是各种知识大融汇,起初这帮天之骄子颇有些抵触,但各种知识慢慢打开一道道的大门,如地球是圆的,这世上除了大明之外,还有、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哑鲁国、苏门答剌国、那孤儿国、黎代国、南浡里国,意大利,希腊……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天文学、力学、光学、自然史、医学、代数、几何、三角、弧三角,甚至在一个诗词的国度里,他们还学到了一个新的诗词格式,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十一个音节,用抑扬格,诗词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这种新鲜的东西,让他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慢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不再以天之骄子自居,谦虚的学习这一切,在这里,吟唱最多的不再是太白的《行路难》,也不是杜甫的《春望》,而是一个叫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蕃盛,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凋零,就应把记忆交给娇嫩的后嗣;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把自己当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和自己作对,待自己未免太狠,把一片丰沃的土地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