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无反汗之理,欲止不言。既伏念天下事,知之明乃处之当。此事臣知之最真。非臣一人之言,合臣泉、漳二府士民之言也,未论裕国,盖弭盗安民,莫先此举。仍再乞勅下臣本省抚按广徇泉、漳士民之言,著为一定之论,布而行之,以为永利。臣本求去之人,何若为此烦渎,实以欲靖地方,必开小民衣食之路,闭之者乃所以酿祸,而开之正所以杜萌也。臣不胜仰望待命之至。两人又点了点头,这是从朝廷设置海关、市舶司、水师等事宜的好处说明下西洋的必要,算是做到了事无巨细的,两人阅罢点头同意,杨士奇便将其批抄邸报,着人送到了皇宫皇帝是龙案上。
朱瞻基看过后,只在少数字面上做出了修改,然后批阅着金英送到了内阁下发六部。
内阁也不怠慢,立即下发了,诏令一出,立即引起千层浪。
这也难怪,从成祖驾崩后,天下不乏提议解除海禁的有识之士,其中不少也是朝中一等一的大臣,但不是奏折送上去无人理会,就是以祖宗规矩反驳了回来,更别说是罢黜朝贡,兴市舶司这等与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了,所以六年来上书的不少,却根本没当一回事儿,久而久之谁也没将这事儿当做一回事儿,如今看着盖着皇帝印章,内阁签发的诏书,六部的官儿,这才发现往日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事实,顿时奔走相告,整个六部衙门,今日无疑是最热闹的一天。
天下的百姓可六部官员的便利,他们是第二日通过六部下发的告示,知道了这事儿,出乎意料地是一张小小的告示,竟引起了天下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注意,民间直说皇帝英明,沿海一带更是张灯结彩庆祝,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而上至士林学子、国戚勋卿、下至青楼j馆、客栈酒肆则是满脸的笑意,说起今年来最值得关注,最值得赞扬的一件大事,他们叙说着永乐年开海禁,下西洋的种种好处,万国来朝的场面,以及解禁通商的美好蓝图,总之大明宣德五年的十月,大明上至士林学子、国戚勋卿、下至青楼j馆、客栈酒肆都在一片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