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结果如自己所想的一般无二,朱瞻基立刻了三道圣旨,让王振到杨府传旨了。WwW.XsHuoTXt.com
杨峥到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吏部侍郎,竟还有这么一段曲折的故事,颇感意外,从王振口述的情况看,群臣多半还是对自己做这个吏部侍郎,或多或少有些不满,这其中有妒忌,有不服的,也有实实在在的认为他年纪轻,不足以做这个位置的,但碍于杨士奇以及皇上的脸面,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这个不得已的结果。
想到了这些,他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也不是那种有事儿来了,往外推的人,况且吏部侍郎,正三官儿,人家想当还当不上,自己既得手了,自是不能放过。所以内心深处,对这个安排还是挺满意的。
与王振说了一番不痛不痒的话儿,眼看天色不早了,这才站起身来送客。
王振临走时,少不了让杨峥日后好好照顾,照顾。
杨峥一口答应,反正这事儿,谁照顾谁还不一定。
接来的几日,杨峥算是尝到了当官的好处,当大官的好处,若说往日的安南经略也是山高皇帝远,虽是正二官儿,但毕竟离朝廷中心比较远,作用还十分有限,如今就不同了,在级别上,吏部侍郎不过是三官儿,在吏部,听起来还不错,但熟悉的人就知道,吏部尚书是正二在大明,他是外廷文官之首,整个户部他说的算,其手是侍郎二人,以及四个清吏司,四大清吏司分别是文选验封考功稽勋,文选郎中主管官员进退赏罚,验封郎中主管爵位承袭奖励,考功郎中主管考核复查官员行政状况,稽勋郎中主管功勋褒赏官员籍贯等事务。侍郎名义上是吏部副手,但是在明代吏部里面他真正管事的时候并不多,侍郎去是郎中,这个是真正管事的官,相关的官员进退升降,都需要由文选郎中拟定名单,提交吏部尚书批准,当文选郎中跟吏部尚书讨论官员名单时,哪怕是侍郎,也不能前去打扰,完全是两个人之间的机密对话。郎中去有员外郎主事司务照磨等等属官,可以说,不过是一个吏部尚书的备份的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