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早先在京城的时候就听人说过,那些大酒楼,每楼各分小阁类似十余包厢,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每处各有私名妓数十辈,皆时妆祛服,巧笑争妍。夏月,茉莉盈头,春满绮陌。凭栏招邀,谓之“卖客”。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谓之“擦坐”。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及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又有卖玉面狸鹿肉槽决明糟蟹糟羊蹄酒蛤蜊虾茸鳙干者,谓之“家风”。
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虽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过卖铛头,记忆数十百品,不劳再四,传喝如流,便即制造供应,不许小有违误。
酒未至,则先设碟;及举杯则又换细菜,如此屡易,愈出愈奇,极意奉承。算是服务到极致,当时他还不信,此时见了由不得他不信。
众人刚到了门前,早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上前迎接,一路上拉着众人的手儿与之说说笑笑,你若仔细听,就会发现她们的谈吐均是不凡,甚至比一般的文雅之士的才情还要高几分,其实用脚趾头一想也就知道了,这酒楼做的便是达官贵人,儒雅的商人和武将,以及才情过人的才学之士。这些人当然要和一般的贩夫走卒区别开来。这些酒家的这种外在设计既有小桥流水陶冶才情的作用,也有高门大院阻吓贱民的效果人,让他们来这里更好的体现出一种挥金如土气派文雅,姑娘们作为酒楼的一份子,自也不能太寒酸了,事实上,能来这里面的姑娘,不仅要楚楚动人,仪态万方,还需要接受酒楼特殊系统的训练后才能出来招待客人。这种培训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而言,越是出名的酒楼,其培训越是严格,这种培养的女子才情也越是出众。甚至不亚于正规儒家教育下培养的名士。
通过这种培训出来的效果也十分的明显,这些女子不仅姿色过人,更重要的是通过才情的培养,她们自身的气质也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常常让人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一行人说说笑笑便上了楼,醉仙居是这里最大的酒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