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更是时时处处都有佛教的印迹和色彩,各地乡村建有威严而又简朴、亲切的寺庙。乡村寺庙随时敞开大门迎来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们亲手种植或加工的产品,如香蕉、槟榔、糯米饭、沙糕、甜饼和槟榔花甜羹等,这些到也罢了,便是在寻常的节日,如上元节、佛诞等重大节日进行放生仪式意味着爱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百姓几乎全部出动,为这些佛祖祭拜,与这些相比,自己这个君王到是无关紧要了,若止于此倒也没什么,偏生这些百姓几乎对佛教近乎疯狂的信任,佛教信徒还于每年阴历盂兰报孝节(七月十五)进行”舍罪亡人”又称”祭祀众生”仪式。这天,人们为报孝父母、先祖而祈祷超渡,同时不忘另摆供桌为尚未超脱、无人祭祀、无依无靠的亡魂祈祷,体现博爱之心。
每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经祈求国泰民安,家庭和睦,众生安乐。每于其日全国各地寺庙都迎来众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诚之心诵经礼佛。馆使寺是首都河内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越南中央佛教会的办事处,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庄严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后希望陪在佛身边。按照越南人历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惯例,子孙后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坟墓,并在忌日进香供饭。然而,有些人因为考虑死后无人祭祀或者出于喜好而吩咐家属将其遗照和骨灰寄托在寺庙里,以便灵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进香,免得孤寂难熬,足见佛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君王了,不仅如此,这些佛教的兴起,使得大量的劳动人手出家为僧或者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寺院控制了许多土地和劳动力,寺院经济发展起来,而封建政府的纳税户却大为减少。傅奕反对佛教的理由之一就是,僧尼是游食之民,不向国家交纳租税,浪费了封建国家许多钱财,减少了税收,而大批田产及劳动都佛寺管理,国家的财富大批流入佛寺之中,这对于黎利来说,自是不会愿意看到的,所以便动了改革佛教的心思。
只是佛教在安南影响颇大,轻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