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明军的骑兵不与安南人,事实上大明的骑兵,从常遇春开始就已经开始彰显其威势了,朱元璋建国后,其骑兵学习蒙古的大规模轻骑兵集团作战战术,然后自己加以改进的军种,形成独特的骑兵,加上明初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骑兵将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明初骑兵军团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足见其威力,到朱棣后,对军队(特别是对骑兵)制定的训练制度,就是强调5分习弓箭,3分习刀矛,2分习火器,使得大明的骑兵一直都保持极强的水准,王通早年继承了父亲王真的职位担任都指挥使,率领父亲的兵马,转战各地,与战场上积累了不少骑兵经验,这一年多又得意杨峥的教诲,可以说无论在训练上还是在战术安排上,都比往日有了十足的进步,今日他的之所以速度上不如对方,说到底还是讲究一个战术配合。
这次他运用的战术,是多重配合战术,迎战时,通过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达到歼敌的目的,如眼前他在迎敌时骑兵在前阻挡敌人,骑兵对骑兵,如此一来,身后的火铳手,得以有充裕的时间构成战斗队形,当敌军逼近,骑兵就退入火铳阵内。敌骑数在一百以下,这种混成队是拒不接战,只有来犯的大批敌骑进入火器的射程中约250尺时,鸟铳和火箭等才同时施放。
当火器的威力发挥以后,步兵就从火铳队形之后冲出,形成几道攻击波和敌人格斗而以喇叭的声音指挥动作的协同。等到敌人攻势被挫,队形散乱,骑兵也从火铳队形后整队出击。这种骑兵实际上是马上步兵,他们同样以鸳鸯阵的队形带着不同的白刃作战,所以对手想利用骑兵结队冲锋,以迅猛的力量和气势压倒自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这是他与杨峥花费了无数个夜晚,经过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战术,虽是头一次施展,但王通还是有极大的信心,事实上这战术也的确值得他放心,一来战术太完美,二来新训练出来的将士,足以让他安心,三来对方主帅轻敌,这一战怎么打都是稳赢不输的。
双方开始了厮杀,起先骑兵对骑兵,安